隨著勞動用工模式的改革,越來越多的產業工人參與到公司施工現場工作中,但因對產業工人管理不善、監督不力所造成的各種安全隱患,又成為公司安全管理和監督的薄弱點,使得公司安全工作隱患重重。通過歷年安全生產隱患和事故數據分析,公司超過85%的違章作業是由于產業工人自身的原因造成,產業工人行為已經成為公司一線安全生產隱患的主要源頭,也是安全生產“最后一公里”貫通的關鍵所在。因此,加強產業工人安全管理,提升整個群體的安全素質,已經成為公司安全生產工作面臨的重要而緊迫的現實課題。
多年來,中國十九冶一直堅持“安全第一、預防為主、綜合治理”的安全生產方針,強調以人為本,把安全放在第一位。從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入手,做到思想認識上警鐘長鳴,制度保證上健全,技術支撐上有力,監督檢查上細致,事故處理上嚴肅認真,公司安全管理水平不斷提高。然而,由于絕大部分產業工人文化知識水平普遍較低,對安全知識接受程度較低,對安全隱患風險識別能力不強,自我保護意識薄弱。加之項目部對產業工人許多培訓過于教條甚至流于形式,不接地氣,不僅不能教會產業工人識別隱患,更加劇了產業工人安全意識薄弱。
切實保護產業工人的人身安全、降低安全管理風險,實現安全生產的管理目標,是公司三級責任主體的重要職責。根據產業工人違章的文化根源分析,針對產業工人特點,我認為應主要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。
一、關愛產業工人,增強其對公司的歸屬感是打開產業工人心靈的鑰匙
新時代的產業工人在受到關注和關愛的環境中成長,因而對人性化管理的預期更高,對歸屬感的渴望更強烈。產業工人能否建立對工作的正確認知,直接關系到他們對安全生產工作的看法和行動力。要讓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安全文化建設,必須從關愛產業工人入手“將心比心”,關心他們的工作生活和生產需要,使之在潛移默化中融入團隊。
二、基層干部做好示范帶頭作用,實現有感領導
各級領導,尤其是高層領導要帶頭提升安全執行力,讓產業工人能夠聽到、看到和感受到領導對安全工作的重視,基層領導也要做好有感領導,讓產業工人真正感知到安全的重要性,感知到自身做好安全的重要性。如主動學習相關安全標準并始終堅持高標準和嚴要求;經常與產業工人交流和溝通安全問題;對產業工人反映的安全問題高度重視,盡可能做到正面的、積極的回復;對產業工人的表現及時進行正面和負面的激勵;任何時候都表現出對安全工作的熱情和信心等。
三、切實加強外包用工安全管理,杜絕以包代管
首先是從合同管理入手,在項目發包時要嚴格把關,要求承包方除了具備相應的營業執照、資質證書外,還要滿足相應安全條件,如項目負責人、安全管理人員、產業工人必須簽訂勞動合同,為勞動者購買保險、配備合格的勞動防護用品和合格的工器具,還要有保證安全的各項措施費用。在工程開工前,嚴禁無身份證、無健康證明、無用工合同者進入現場,杜絕不具備承包能力的外包隊伍承攬業務,同時進一步加強“誰用工誰負責”的責任意識,杜絕產業工人私自作業,避免不安全事件發生。
四、加強安全教育,提升安全意識與技能
對產業工人上崗前進行安全教育是一項必要任務,安全培訓既要注重理論知識的提高,又要加強實際操作能力的提高,要改變傳統安全教育中“我教你學,我說你聽”的單向灌輸教學模式,引導受教育者主動、積極充分參與,調動教與學兩個積極性。要推行場景模擬、案例分析、產業工人上講臺等方式,形成教與學互動,多種方式相結合的新模式。進入生產現場后,也要經常性、不間斷地利用班前班后會、安全學習日、現場分析會、張貼安全標語及標志等多種途徑進行廣泛教育,教育培訓活動必須有記錄,相關部門要定期進行檢查。對從事特殊工種作業人員必須取得操作許可證后方可上崗,堅決杜絕無證上崗,以此不斷提高產業工人的安全常識和自我安全保護能力。
五、加強班組建設,構建安全新體系
以班組建設為契機,發展班組安全員、技術骨干,產業工人為模范帶頭作用的“示范崗”,做好安全互保聯保。由示范崗帶頭規范操作,干標準活,上標準崗,通過班組建設強化產業工人安全意識、規范行為,提高安全素質,實現安全生產。
保障產業工人的人身安全、減少不安全事件的發生,對產業工人群體、公司都具有重要而緊迫的意義。必須堅持以人為本,正視產業工人在公司安全生產中的現狀,利用安全文化去引導產業工人的安全管理,樹立良好的安全文化導向,使“安全生產、人人有責”植入人心,引導其自覺遵守安全生產法律法規,營造“不傷害自己、不傷害他人、不被他人傷害、保護他人不受傷害”的安全生產氛圍,才能逐步提升產業工人安全管理水平,推動公司安全、健康、和諧發展。